来源:泽平宏观(微信号zepinghongguan)授权地产号发布文: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熊柴 华炎雪 梁颖 孙婉莹一、中国在抗击疫情和生产恢复方面走在全球前面,但要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
现在已经不仅是疫情全球大流行,我们要做好应对新一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。1、1-2月经济短暂停摆,用较大的短期代价换取了长期胜利,当前国内疫情有效遏制,经济活动正快速恢复。受疫情冲击,中国1-2月经济暂时停摆,生产投资消费冰封,经济数据暴跌,一季度GDP已铁定负增长。代价沉重,胜利来之不易。1-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-13.5%,2019年12月为6.9%。1-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-24.5%,2019年为5.4%。1-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-16.3%,2019年为9.9%。1-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-20.5%,2019年12月为8%。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8554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增1111亿元。中国疫情正得到有效控制,从发电量、客运量等数据看,2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经济活动在快速恢复。截至3月16日,武汉以外连续5天无境内新增,武汉新增确诊已连续6天保持在个位数。从高频数据看,3月前17天六大电厂日均耗煤量较2月环比增长27.7%,前15天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较2月环比增长193%,前15天全国日均客运量较2月环比增长22.5%。国家发改委3月17日表示,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,全国其他省(区、市)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均已超过90%,其中浙江、江苏、上海、山东、广西、重庆等已接近100%;货运也已正常化,铁路装车数已恢复到正常水平,民航、港口、水运均正常运营;3月16日调度发电量达178亿千瓦时,明显高于2月底的162亿千瓦时,上升9.9%。后半段还不能大意,防止疫情死灰复燃,企业恢复生产仍困难重重。下一步国内的任务是尽快恢复生产生活,经济“停摆”对大多数行业均造成明显冲击,特别是聚集性行业、高负债企业、民营中小微企业,部分企业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。加之全球疫情蔓延,将通过产业链、贸易、外需、金融市场等传导至国内。必须大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,防止出现倒闭潮、失业潮。2、未来的风险点主要是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二次输入风险、经济衰退风险和金融市场传染。
截至3月17日,疫情已蔓延至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超过10万人,全球股市暴跌,油价史诗级暴跌,各国掀起降息潮。目前来看,由于国情不同,欧美在采取强力隔离、暂停聚集性活动等措施可能不如中国,这势必导致海外的防疫过程会更漫长,由此付出的代价可能比中国更大。近期美欧主要股市跌幅均超过20%,跌入技术性熊市,美股甚至3次熔断,而A股跌幅较小、相对稳健,一方面反应了中国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方面的积极进展,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投资者对欧美疫情蔓延更严重更久、陷入经济衰退、引爆金融危机等的担心。而事实上投资者已经在往流动性危机、金融危机的方向进行恐慌性交易,风险资产暴跌,资金躲进避险资产,甚至抢流动性。3、美欧一开始麻痹大意不重视,错失控制疫情的黄金窗口期,未来牺牲短期经济升级防疫手段是关键,考验各国国家动员能力。1月30日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.罗斯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表示,中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,将“有助于”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。完全是隔岸观火、幸灾乐祸的心态。美国对疫情一开始不够重视,特朗普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,在2-3月的防疫黄金时间窗口,不断向民众释放美国疫情不严重、美国防疫效果极佳的错误信号,甚至佛系地认为疫情会自动消失。直到疫情3月份之后疫情大面积爆发,3月14日才被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。目前欧美亚都在升级防疫措施,严峻考验各国国家动员能力和医疗科技水平,美国有望逐步控制疫情,真正值得担心的是欧洲,这在意大利、法国等控制债务和处理移民问题上可见一斑,德国相对好一些。意大利成为海外疫情最严重的国家,实施全国封锁。韩国疫情一开始因宗教活动失控,后面从严防控。日本疫情因“钻石公主号”扩散,出现小规模聚集性感染,近期开始重视并采取措施。4、疫情是可以遏制的,中国和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为全球燃起了希望。3月份日本、意大利、韩国、美国等国家的疫情更像中国1月底的情况,还在扩散和恐慌的状态,国家从不重视到重视,并开始采取强力措施。早期疫情失控主要是因为政府不够重视,存在“超级感染者”,没有持续采取强制性隔离措施,政府在资源协调、社会动员方面能力不足,口罩、检测试剂等医疗物资存在严重缺口,各州县各自为政,应对散漫。中国通过封城、居家隔离、延迟复工复学、隔离密切接触人群等阻断传染源扩散和输入,通过医疗驰援、物流驰援等保障医疗民生运转,不仅快速遏制了国内疫情,也为全球抗疫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。新加坡的做法主要包括:全力追踪传播链条、以财政补贴鼓励疑似者尽快看病、全力推动充分诊断、强制居家隔离制度、避免大型聚集公众活动等。可以看出,中国和新加坡采取的这些措施有赖于强大的政府、高效的民众执行力、科学的防疫体系、以及愿意付出较大的短期代价换取长期的胜利。中国和新加坡快速遏制疫情的成功经验为全球燃起了希望,如果疫情严重的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上述有效措施,也有望能有效战胜疫情。5、疫情全球大流行可能会成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导火索,高杠杆是风险之源,美国股市泡沫和企业高债务是火药桶,可能成为风险策源地,情况比想象中的严重。历史告诉我们,高杠杆是风险之源,哪里杠杆高哪里就藏着脆弱性和风险点。比如,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房地产、影子银行和大规模次级抵押贷款证券衍生品,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期的外债和影子银行,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危机时期的房地产和银行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,12年过去了,美国欧洲主要靠量化宽松和超低利率,导致资产价格泡沫、债务杠杆上升、居民财富差距拉大、社会撕裂、政治观点极端化、贸易保护主义盛行。全球金融市场雪崩,疫情只是导火索,根源是长期货币超发下的经济、金融、社会脆弱性。美国面临股市泡沫、企业债务杠杆、金融机构风险、社会撕裂四大危机。欧洲、亚洲等也面临同样的问题。在美国,长期低利率催生的股市泡沫和企业高债务是当前最脆弱的地方,可能成为这一轮金融危机的潜在引爆点,这里面藏着的高杠杆高债务就像火药桶,也是当前受疫情冲击最大的。在长期低利率、货币超发和高管做大市值获得期权激励的驱动下,美国大量上市公司通过发债加大杠杆进行股票回购和分红、推升股价和估值,2008-2018年非金融企业债券余额从2.2万亿美元大幅升至5.7万亿美元,其中风险较高的BBB级企业债增加了近2万亿美元,占比从36.4%上升至47.4%。我们判断,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,疫情是导火索,企业债务危机和股市泡沫是引爆点,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债务-通缩循环是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,这就是经典金融周期中的“去杠杆”阶段。从金融周期的角度,这是一次总清算,该来的迟早会来。(参见《我们正站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边缘》)这次不一样吗?历史不会简单重复,但压着相似的韵脚。虽然这次引爆点不一样,但背后的金融危机根源和演化逻辑是一样的。6、美联储屈从于政治压力all in,饮鸩止渴,美国的灯塔开始暗淡。面对疫情大面积扩散和金融市场崩溃,这一次美联储再次祭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组合“零利率+QE”,这完全是饮鸩止渴。正确的应对方式是尽快控制疫情,以短期代价换取长期胜利,然后以财政政策为主、货币政策为辅来稳增长。根据中国和新加坡的成功经验,面对疫情大面积爆发扩散,首先要控制疫情和恢复生产生活,提供短期流动性和减税,然后再逐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。美联储直接货币大放水,步骤错误,从原来的自大不重视到现在慌不择路。我感觉,美国这么搞,贸易保护,货币大放水,政治被民粹主义绑架,货币被政治绑架,是在走火入魔,自废武功。以前市场经济、民主社会、美国梦、普世价值就像明灯一样在过去一百年指引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,现在美国不再是灯塔,开始黯淡了。这届美联储不行,鲍威尔all in很可能是屈从于特朗普的压力,美联储的独立性、尊严和长期以来建立的民众信任,这一次完全扫地。而且缺乏有效市场沟通,突然袭击式的大剂量政策药方把市场吓坏了,投资者会猜测政府可能掌握更严峻的情况和数据。美联储主席也是一届不如一届,上世纪80年代沃尔克巨人般的意志和信仰抗击通胀、树立了美元和美联储的信任,格林斯潘尚能顺势而为但要为货币超发和次贷危机负一定责任,伯南克能够按照教科书应对危机,耶伦更温和,鲍威尔只剩了顺从,缺乏专业自信和职业独立性。7、这一次全球疫情大流行和金融危机,对中国可能蕴藏重大战略机遇。如果你干正确的事,运气就会在你这边。中国国运真好,本来中美贸易摩擦,美国开始遏制中国,新冷战。但现在,美国一开始麻痹大意,现在疫情爆发,金融市场恐慌,自顾不暇,特朗普这次大选自身难保。油价暴跌打击美国页岩油产业,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原油进口国,最受益。美联储大放水,中国搞新基建,高下立判。这时候,你说要不要卖点美债,间接干预一下美国大选?当然,要防止美国通过货币放水和美元贬值剪羊毛。我们建议未来应适当抛售美债,减持美元资产,在全球大规模买入黄金、石油、天然气、铁矿石、土地租赁权、农产品、海外高科技公司股票等。中国外债规模很低,没必要储备高达3万亿美元的外储,降到1.5万亿基本够用了,没必要为美国过度消费和举债融资,过度持有只有零点几利息的美国债券。而且中国吸收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东南亚国家的教训,一直对短期资本账户开放十分谨慎,关键时期可以动用临时资本管制。大国的宏观政策都是有很强外部性的,2008年四万亿大规模刺激计划间接救了美国。如果这次中国不跟,特朗普大选悬了,更温和的拜登就有希望了。8、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基础上,如果中国能推动以新基建和减税为主的财政政策,扩大开放,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,改善收入分配和社会治理,国运来了。非常之时,必待非常之举,就像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,滞胀与里根经济学,计划经济与邓小平改革一样。要充分估计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,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准备,化危为机,我们旗帜鲜明倡导“新基建”、“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气推动改革开放”、“调节收入分配、扩大中产、提振消费”。(参见《是该启动“新”一轮基建了》、《中国新基建研究报告》)这一次应对要以财政政策为主、货币政策为辅。以工代赈,比货币放水和发消费券好。从价值观上鼓励劳动,从效果上有助于带动就业。中国无须跟随美联储大水漫灌,我们在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上都走在全球前面,未来最主要是防范海外疫情的二次输入风险,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。最根本的是做好自己的事,好运自然来。新时代需要新基建,“新基建”有助于惠民生、稳增长、补短板、调结构、促创新,将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,提振各方信心,是应对疫情、经济下行和推动改革创新的最有效办法。启动“新”一轮基建,关键在“新”,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,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,导致过剩浪费和“鬼城”现象。“新”一轮基建主要应有五“新”:新的领域、新的地区、新的主体、新的方式,以及新内涵。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“新基建”是5G、人工智能、数据中心、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,以及教育、医疗、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,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、放大效应和乘数效应。“新基建”,新未来,新的发展理念。要把好事办好,把握好节奏和力度,做好科学规划,防止“新瓶装旧酒”“重走老路”“四万亿重来”,避免沦为又一次纯粹货币超发的饮鸩止渴。大家发现我们的观点经常与众不同,旗帜鲜明,不随波逐流,不模棱两可,与学院派侧重于解释过去、过于学术不同,我们强调研究的前瞻性和实战性。独立客观专业的研究是有价值的。2019年底市场还在沉浸库存周期复苏的幻想中,认为猪通胀应该加息,我们提醒“充分估计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”“经济企稳的基础并不牢固”“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”。我们在2020年初旗帜鲜明倡导“新基建”,提出“我们正站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边缘”。引发社会各界大论战和资本市场较大反应。过去20年,我们形成了一套分析经济形势的框架体系(参考《大势研判》《新周期: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》《房地产周期》),先后预测了“新5%比旧8%好”“5000点不是梦”“改革牛”“海拔已高风大慢走”“一线房价翻一倍”“新周期”。1-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-13.5%,较去年12月大幅下滑20.4个百分点,创1990年公开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。出口交货值同比-19.1%,下滑19.5个百分点。生产端暴跌与PMI生产分项和微观数据相印证:1)1-2月挖掘机销量同比-37.0%,较12月下滑62.8个百分点。2)六大集团发电耗煤量同比-15.7%,下滑21.5个百分点;2020年节后前48天日均六大电厂耗煤量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72.2%。
41个大类行业中仅油气开采和烟草2个行业增加值同比正增长,612种产品中仅79种产品同比增长,部分高技术产品保持较快增长。而在去年12月,41个行业中有33个正增长,605种产品有365种正增长。1)1-2月汽车工业重回负增长,同比-31.8%,较12月大幅下滑42.2个百分点。分车型产量看,SUV、轿车和新能源车产量同比分别为-41.3%、-49.8%和-62.8%。2)出口相关产业电气机械、金属制品、通用设备、专用设备、橡胶塑料和纺织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为-24.7%、-26.9%、-28.2%、-24.4%、-25.2%和-27.2%,分别下滑37.1、33.2、33.1、30.9、28.9和27.4个百分点。3)钢铁有色等连续生产型行业降幅稍小。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同比分别为-8.5%和-2%,分别下滑13.5和12.7个百分点。4)疫情提振医疗防护和生活物资需求,口罩、发酵酒精产量同比分别为127.5%和15.6%,冻肉和方便面同比分别为13.5%和11.4%。5)部分高技术产品智能手表、智能手环、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为119.7%、45.1%、31.4%和8.5%。分地区看,东部、中部、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比分别为-16.9%、-16.7%、-7.6%和-11.5%,分别较12月下降23.8、23.4、15.4和20.5个百分点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历史新低,民间投资下滑幅度更大。1-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-24.5%,较去年全年下滑29.9个百分点,较去年12月当月同比下滑36.3个百分点,创历史新低。分产业看,第一、二、三产业投资同比分别为-25.6%、-28.2%、-23.0%,分别较去年全年下滑26.2、31.4、29.5个百分点。分地区看,东部、中部、西部、东北地区同比分别为 -20.2%、-32.7%、-25.0%、-18.9%,分别较去年全年下滑24.3、42.0、30.6、21.9个百分点。从投资主体看,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-26.4%,较去年全年下滑31.3个百分点,下滑幅度大于整体。1-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为-39.8%,较去年12月当月同比下滑38.2个百分点。分城市看,二三线城市销售回落幅度大于一线城市,一、二、三线城市销售同比分别为-33.0%、-38.5%和-44.1%,分别较12月下滑19.6、37.2和42.5个百分点。分地区看,1-2月东部、中部、西部和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下降34.9%、45.2%、41.3%和41.0%,分别较去年全年下滑33.4、43.9、45.7和35.7个百分点。房企到位资金大幅下滑,资金流紧张。1-2月房企到位资金累计同比-17.5%,较12月下滑31.3个百分点,其中国内贷款、定金及预收款、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同比分别下降8.6%、23.9%和12.4%,分别下滑9.5、41.1和38.7个百分点。1-2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-16.3%,较去年12月下滑23.7个百分点,创历史新低。1)土地购置负增长,但土地溢价率较去年三四季度有所恢复。部分百强企业前两月在土地市场零投资,1-2月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-29.3%,较去年12月下滑36.8个百分点。据中指院数据,1-2月300城土地平均成交溢价率分别为11.6%和11.1%,而去年三四季度分别为10%和9%,300城住宅用地流拍面积减少37%。2)新开工、竣工增速均暴跌。1-2月新开工面积、施工面积、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为-44.9%、2.9%、-22.9%,分别较12月下滑52.3、6.2和43.1个百分点。3)库存去化速度放缓,但仍处历史低位。1-2月商品房待售面积累计同比为1.4%,较12月上升5.2个百分点,但由于此前库存去化充分,当前商品房待售面积仍为近五年低位水平。未来复工推进、地产销售复苏、加快期房竣工和旧改等,将托底房地产投资。1-2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-31.5%,较去年12月当月同比下滑40.7个百分点,创历史新低。分行业看,中游装备加工类行业和下游消费品类行业是主要拖累,农副食品(1-2月累计同比-38.9%)、食品(-35.1%)、纺织(-44.0%)、金属(-38.1%)、通用设备(-40.1%)、汽车(-41.0%)等行业投资下滑幅度大于制造业投资整体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-17.9%,降幅低于整体6.6个百分点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、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为-16.5%、-20.8%。近期,货币财政政策出台缓解企业融资及税费压力。2月17日MLF利率下调10BP,3月16日实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0.5至1个百分点,2月20日财政部发布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、医保费和缓缴住房公积金相关事项,3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“加快5G网络、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”,将为制造业优化升级创造机遇、带来通讯、计算机和电子等相关行业市场需求,央行先后下调MLF/OMO政策利率、LPR、设立再贷款再贴现,财政部减免企业社保税费等政策,将缓解企业生存压力。1-2月基建增速暴跌,创历史新低。1-2月基建(含水电燃气)投资同比-26.9%,较去年12月下滑28.9个百分点。其中,铁路运输业、道路运输业、道路运输业、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同比分别为-31.7%、-28.9%、-28.5%和-32.1%,分别下滑31.6、37.9、29.9和32.4个百分点;水电燃气业累计同比-6.4%,下滑18.5个百分点。近期专项债发行提速、中央密集点名新基建、各省密集出台重点项目计划,后续基建投资尤其新基建有望成为稳投资稳增长支撑。第一,2020年初专项债发行提速。截至2月底,2020年共发行地方债券12230亿元,全部为新增债券,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(18480亿元)的66.2%。第二,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再次点名要求加快新基建建设进度。新基建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第一次提及,2019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,在202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、2月14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均被提及。第三,2-3月各省推出并集中开工一批重点项目,截至3月15日已有29个省份出台重点项目计划,项目规模超过47万亿元(非一年投资)。消费冰冻,仅粮油食品、饮料、药品等少数维持正增长。1-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为-20.5%和-23.7%,分别较去年12月大幅下滑28.5和28.2个百分点,均创1995年公开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;除汽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-18.9%,下滑19.7个百分点。从消费品类看,餐饮消费接近腰斩,汽车、石油及制品和地产相关消费品大幅下滑,粮油食品类消费保持增长。1)1-2月餐饮和商品消费同比分别为-43.1%和-17.6%,分别较12月下滑52.2和25.5个百分点。2)因出行需求大幅减少,汽车、石油及制品消费同比分别为-37.0%、-26.2%,分别下滑38.8和30.2个百分点。3)家具、家用电器和建筑装潢材料消费增速分别为-33.5%、-30%和-30.5%,分别下滑35.3、32.7和31.1个百分点。4)升级类消费品珠宝、服装和化妆品类消费同比分别为-41.1%、-30.9%和-14.1%,分别下滑44.8、32.8和26个百分点。5)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3%,较2019年下滑16.5个百分点。其中,吃、穿、用类增速分别为26.4%、-18.1%、7.5%,分别下滑4.5、33.5和12.3个百分点;必需消费品粮油食品类消费增速9.7%,与12月持平。从消费区域看,城镇和农村消费增速分别为-20.7%和-19%,分别较12月下滑28.5和28.1个百分点。就业压力凸显,亟待稳增长稳就业。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6.2%,较12月上升1个百分点,攀至历史新高;1-2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-37.9%。其中,批发和零售业、住宿和餐饮业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服务业行业就业人数减少较多。近期加速稳岗返还政策落地,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,已向47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112亿元,惠及职工2426万人。出口大幅下滑,主因疫情导致部分国家对华贸易管制以及国内企业延迟复工;进口增速下滑幅度不及出口,贸易差额由正转负。1-2月中国出口(以美元计)累计同比-17.2%,较去年12月下滑25.1个百分点;进口(以美元计)累计同比-4.0%,下滑20.5个百分点;贸易差额-71亿美元,减少543.1亿美元。出口方面,对主要地区均不同程度下滑,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幅度最大。1-2月中国对美国、欧盟、日本、东盟、中国香港和韩国的出口累计同比分别为-27.7%、-18.4%、-24.5%、-5.1%、-20.4%和-18.6%,均较去年12月下滑10个百分点以上;七大劳动密集型产品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累计同比分别为-26.3%、-16.2%和-15.2%,均下滑15个百分点以上。进口方面,大宗商品进口同比较上月上升。1-2月农产品、机电产品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累计同比分别为5.1%、-7.4%、-5.4%,均较12月下滑20个百分点以上;大宗商品进口累计同比为15.0%,较12月上升3.8个百分点。未来出口增速将随着企业复产有所回升,但受全球经济下行叠加疫情蔓延、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等影响仍将承压,进口或因承诺增加自美进口、关税下调将有所上升。1)全球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。2月全球制造业PMI(47.2%)较1月下行3.2个百分点,创2009年以来新低,美、欧、日制造业PMI分别为50.1%、49.2%和47.8%,OECD综合领先指数自2018年11月以来持续低于100。疫情全球大流行引发全球金融海啸,近期欧美多国股市连续暴跌,全球产业链受冲击明显。2)中美贸易摩擦仍有不确定性。近期特朗普重心在疫情和选举上,对中美贸易关注暂时减少,第二阶段谈判暂缓;但无论谁最终当选美国总统,对华遏制局面均难以改变。九、社融数据不及预期,信贷结构恶化,短期融资占比大幅上行
2月社融同比少增1111亿元,政府债券、非标融资是主要拖累,企业债构成主要支撑。从总量看,1-2月合计新增社融5.92万亿元,同比多增2717亿元;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10.7%,与1月持平。从社融结构看,政府债券方面,2月新增1824亿元,同比少增2523亿元,主要受统计口径影响。表外融资方面,未贴现票据大幅减少3961亿元,同比多减858亿元,反映企业开票意愿低。信托贷款同比多减503亿元,主要受实体融资需求下滑、机构现场调查等业务延期影响。企业债方面,2月新增3860亿元,同比大幅多增2985亿元,主因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、信用债发行利率下行明显、战疫相关债券发行提速。信贷方面,金融机构口径下同比微增199亿元,主因央行加大基础货币投放、银行抗疫信贷加速投放。从信贷结构看,疫情冲击企业长期投资需求下滑,短期融资占比大幅上升。2月新增企业贷款1.13万亿元,同比多增2959亿元,其中短期贷款大幅多增5069亿元,中长期贷款、票据融资分别少增970、1061亿元。2月居民贷款减少4133亿元,同比多减3427亿元,主要受居民消费娱乐及购房活动停滞影响。2月M2同比增速8.8%,环比回升0.4个百分点,原因在于基础货币投放量大幅增加。从M2构成看,2月企业存款增加2840亿元,同比大幅多增1.48万亿元,主要因企业贷款多增派生存款,叠加去年春节影响下低基数效应。居民存款减少1200亿元,同比大幅多减1.45万亿元,主要因居民贷款同比下滑明显、部分企业受复工推迟影响降薪或延迟工资发放、股市理财等分流居民存款。财政存款增加208亿元,同比少增3034亿元,支撑M2增速回升。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924亿元,同比少增1833亿元,居民存款通过购买基金、理财等金融产品向非银转化。M1同比增速4.8%,较1月回升4.8个百分点,主要为春节效应消失后的自然回升。十、疫情和食品价格推高CPI,需求下滑、油价大跌致PPI同比转负,通缩压力明显2月CPI同比增长5.2%,环比增长0.8%,主要受疫情和食品价格影响;但核心CPI仅同比增长1.0%,环比增长-0.1%。一方面,疫情导致交通管控、物流不畅、工人短缺、成本上升、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,难以及时满足市场需求;另一方面,部分居民存在抢购和囤货行为,短期内快速推升需求。2月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6%,影响CPI上涨约4.8个百分点。其中猪肉、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35.2%、10.9%,分别影响CPI上涨约3.2、0.3个百分点。此外,受疫情影响,医疗保健价格同比上涨2.2%。2月PPI同比下降0.4%,环比下降0.5%,重回负增长。受疫情冲击,大量企业停工停产,需求下滑,PPI同比由正转负。但是医疗防护物资需求上升,同时因原材料价格上涨、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,2月医药制造业价格环比上涨0.3%,其中消毒产品价格上涨14.8%,卫生材料价格上涨1.5%。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影响,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由上月上涨4.3%转为下降11.0%,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由上涨1.8%转为下降4.4%。2月制造业PMI指数为35.7%,较上月大幅下滑14.3个百分点,低于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时的38.8%。分项来看:1)生产放缓。2月PMI生产指数为27.8%,较上月大幅下滑23.5个百分点,与疫情冲击下企业延迟复工、生产停滞有关。2)内外需求疲弱。2月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29.3%和28.7%,分别较上月大幅下滑22.1和20.0个百分点。3)价格指数下滑,企业亏损和通缩风险加大。2月原材料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1.4%和44.3%,较上月分别下滑2.4和4.7个百分点。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指数差值扩大,中下游企业盈利压力加大。4)采购量和经营预期指数大幅下滑,原材料库存大降、产成品库存积压。2月原材料库存指数较上月下滑13.2个百分点,后期有较强补库存需求;产成品库存指数较上月上升0.1个百分点,反映疫情期间物流堵塞、消费放缓导致的库存积压。5)大中小型企业PMI均大幅下滑,中小企业受冲击更大。2月大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分别为36.3%、35.5%和34.1%,较上月分别下滑14.1、14.6和14.5个百分点。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大幅下滑24.5个百分点至29.6%,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50.8%。1)服务业整体受冲击更严重,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30.1%,比上月下滑23.0个百分点,21个行业中19个收缩,交通、餐饮、旅游受损大,在线办公和娱乐受益。2)建筑业活动大降,但预期相对较好,市场对复工和基建期望高。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26.6%和23.8%,较上月下降33.1和30.0个百分点。土木工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.8%,保持在临界点以上。来源:泽平宏观(微信号zepinghongguan)
互联网时代,房产社群连接者
关注好房子,新地产,新生态、新战略
欢迎关注"地产号"(ID:wangfanghouse)